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方案-《重生之乘风而起》
第(2/3)页
“什么意见?”
出于“职业习惯”,周至刚刚就已经看过了三幅画的画病,现在已经算是成竹在胸:“三幅图都是绢本,《白描道君像图》和我修复过的六朝四家中曹不兴那幅《如意轮菩萨像》非常类似,我想就用当时修缮《如意轮菩萨像》的方式,将画卷的画轴,锦栏,背衬,命纸等,都最大程度地揭裱下来,分别清理,修缮,填补,接续,然后再用传统方法恢复回去,尽量保持画作存世的一切信息。”
“而《杜甫诗意图轴》年代较近,修缮也更容易,很多修复材料现在也还有存货,就算没有,我们国内现在也已经有技术复原出来,基本可以以假乱真,修复起来很简单。”
“这两幅图的修复方案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分歧。”说起专业来,周至非常有自信:“最主要的,是沈周这幅《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》。”
“这幅图在早期保存不善,清代修复的时候,也没有经过精细清洗,画病拖延至今,导致画面有些阴朽涣漫,急需妥善重修。”
“这幅画的修复方案有两种,一种是新法的‘修旧如旧’,就是仿照《如意轮菩萨像》那样的办法,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当时修裱风格,让大家能够从画作到装裱,有一个全面地了解。”
“坏处就是缝缝补补,修复的效果肯定不是最好,还有要配合装裱的‘古味儿’,画面也不能清理得过分干净,两者间的配合需要恰如其分。”
“这样也会导致画面会留下些隐患,说短这次修裱的有效时间。”
“还有一种方案,就是传统古法的‘修旧如新’,将画心揭裱下来,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彻底清理,而裱锦,卷轴,背托,命纸等次要的附件,我们能留就留,不能留的,就彻底用新出的高级仿古材料予以替换。”
“这种方案的坏处是明显的,就是一些外围的,次要的原始信息,比如修裱材料,会无可避免地丢失。”
“好处就是画芯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,画面可以焕然一新,画病得以彻底根除,可以达到故宫和国博馆所藏的沈周《庐山高图》,山水轴《魏园雅集》,蜀大博物馆《仿倪云林山水图》的效果。”
“这样啊……”翁万戈陷入了思考。
第(2/3)页